作文纸条 -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

人物|邓稼先:隐秘而伟大的中国核事业开拓者

“两弹一星”之元勋,中华民族之脊梁


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,他28年间默默无闻,深藏功与名。无论何时何地,他始终将祖国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,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
他用自己宝贵的一生,诠释了什么是“科研精神”,什么是“中国脊梁”。他,就是邓稼先。

那么,他是如何走上核武器的研制道路的?他又如何在中国一穷二白、百废待兴的境况下,成功研制“两弹一星”,让中国挺起脊梁,在尖端武器方面不至“落于人后”?今天纸条君带大家走近邓稼先,认识这位默默奉献的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。



 邓 稼 先 其 人 

1924年的6月25日,在安徽怀宁邓家的“铁砚山房”里,一个男孩出生了。父亲邓以蛰为他取名“稼先”,期盼着这位邓家后代于中华大地上秀实、成熟,并造福民众。聪慧的邓稼先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番期许。1941年秋天,他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,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当助教,同时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。

1947年,邓稼先考上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,并于来年秋天远渡重洋。仅仅用了1年11个月,他就修完了三年博士课程的所有学分。因为表现极为优异,美国教授推荐他去英国继续深造,美国政府也想用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留住这个天才。

然而,邓稼先只想回到祖国,为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祖国而奋斗。于是在1950年8月,拿到了博士学位后的他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。


回国后的邓稼先,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,从1951年起的八年间里,他相继发表了诸多原子核相关理论论文,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,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。

彼时,刚刚摆脱百年欺凌的中国一直笼罩在其他大国核威胁的阴云之下。于是在1958年,国家制定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抉择,院士钱三强找到邓稼先,对他委以重任。

此后的28年,邓稼先全身心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之中,要么在科研院所里耗尽心血,要么在大漠戈壁中的试验场上风餐露宿。他仿佛消失了一般,没有再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,除了组织,没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点与工作内容。

1986年7月29日,积劳成疾的邓稼先最终被癌症夺去生命。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,媒体的公开报道让才这位幕后英雄终于来到了世人的面前。

邓稼先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,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,他始终奋战在第一线,领导了众多学者与技术人员,成功设计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与氢弹,引领中国国防自卫武器进入世界先进水平。他是我国核事业的开拓者,是”两弹一星“的伟大功勋。

邓稼先



 排 除 万 难 , 自 主 研 制 

1958年8月,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。他带领着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,仅凭简陋的算盘和计算尺,以及仅有的手摇计算器来处理大量的数据。他们算出来的是难以想象的大量数字,全部用笔记录在纸上。为了确保每一个数值的准确性,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核算,算完的纸张一扎又一扎,一捆又一捆地装在麻袋里,堆满了整个屋子。

1961年,经过整整三年的计算,邓稼先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关键性难题,确立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框架和构想。1964年10月16日,在没有任何外国科学家帮助的情况下,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按照邓稼先团队的设计,顺利地在沙漠腹地炸响。伴随强烈的闪光,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,祖国各地一片欢腾。这一声戈壁惊雷,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。

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破

而当全世界都为这声巨响震惊的时候,很多人还不知道,早在一年前,邓稼先就率领原班人马已经开始了氢弹的理论设计。1967年6月17日,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了,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。


用法解析

适用于不畏艰难、自主创新等主题。

示例:
  创新,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情形下,邓稼先带领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,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武器的工作中,在没有任何外国专家参与的情况下,自主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和氢弹。他是开拓者,披荆斩棘,敢为人先,将毕生的智慧锻造成阶梯,留给后来的攀登者。他亦是民族的功勋,国难当前,毫不犹豫地以身许国,彻底改变了祖国在尖端武器方面落于人后的局面。



 坚 守 一 线 , 以 身 报 国 

长期从事核试验工作,使邓稼先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辐射。1980年以后,他的身体开始快速衰老。尽管身体状态每况愈下,邓稼先却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工作。别人让他休养,他认为是“浪费时间”,几乎每场实验,他都要亲自参与,并且不拿到最后结果坚决不走。

1984年,中国第二代核武器终于实验成功。邓稼先在兴奋之余,却也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撑不住了。第二年,他便被检查出患了直肠癌,住进了医院。即使躺在病床上,他也时刻惦记着国家的核武器发展事业。他忍着病痛,与核物理学家于敏共同书写了《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》。

正是因为邓稼先敏锐的远见,我国在核武器发展方面持续辉煌了十年,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。

邓稼先全家

1986年7月29日,邓稼先与世长辞。在临终时刻,他仍然念叨着祖国的核事业,他叮嘱身边人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……”

邓稼先生前曾说:“选择了核武器,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付出。可是,我对自己的选择,终生无悔……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,那么,我仍选择中国,选择核事业。”邓稼先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,他崇高的品德,将永远激励着科研人员们不懈前行,而他卓越的功勋,也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。


用法解析

适用于爱国、坚守、使命与担当等主题。

示例:
  爱国之情,大抵是这世间最深沉而持久的感情。因为这份深深的爱国情,邓稼先在生命垂危之际仍心系祖国的核事业。在生命的最后几年,被癌魔侵蚀身体的邓稼先几乎是卧床不起的,疼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。但即便这样,占据邓稼先脑海的仍然是中国的核事业。他明知“选择了核武器,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付出“,但依然九死而未悔。他的坚守与付出,正是因为骨子里的爱国情愫,正是因为那份无限忠诚的爱国情怀。



 小 纸 条 讨 论 室 

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,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核武器研发。在祖国面临核大国威胁的时候,他毅然回归祖国,并以身许国,选择了中国,选择了核事业。

他以忠诚和担当、智慧和才能、奉献和牺牲,让中国的核事业赶超他国,让中国人挺起了脊梁。他取得了“两弹一星”的伟大功勋,也赢得了国人无限的尊重与爱戴。

邓稼先的故事中哪一点让你触动最深呢?老一辈的科学家,你是否了解一二呢?在你的心目中,是谁的经历最打动你?快来分享一下吧~


(图片均来自新华每日电讯,侵删)

▣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。